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关于我们>企业新闻

痛苦真的无法感同身受?VR让罪犯“魂穿”受害者 2021-03-12
摘要 :痛苦真的无法感同身受?VR让罪犯“魂穿”受害者

在新闻报道中,大家总会看到一些罪犯,对于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不仅毫无悔过之意,甚至还洋洋自得。是不是有那么一刻,你会恨得牙痒,希望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们自己切身体会到被害者的痛苦?



希望赵斗淳能日复一日经历素媛曾经历的痛苦 |《素媛》



在英剧《黑镜》(Black Mirror)第二季中,就出现了女主身为虐杀女童案件从犯,被迫在专为她设置的片场中日复一日体验被害者遭遇,任他人旁观的情节。不断重复经历受害者的绝望和痛苦的惩罚自然是残忍的,但是也有助于罪犯理解自己的恶行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让罪犯 “ 变成 ” 痛苦的受害者



不过,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一群神经科学专家发现,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真的能通过营造“感同身受”的体验,促使人类反省自我,消除犯罪暴力倾向,削弱歧视观念,起到“治病救人”而非单纯惩戒的积极效果。



这项试验的初衷,是想让受试者体验,身为不同的性别、身份、或者种族,是一种什么感受。其中的原理并不复杂:通过给测试者头部佩戴VR设备,再加上物理刺激,就能诱发受试者产生“身份/种族/性别转换”的错觉。


图片

《你的名字》男女主互换身体 | 《你的名字》



如果一个人自己感知到的身体性别发生了短暂的转变,其自身主观的性别认同、客观的内隐性别(即潜意识中对于自身性别的判断)、甚至性格,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有鉴于此,研究者们首先想到,用它来矫正青少年犯罪倾向。通过VR虚拟环境,易怒的青少年可以在安全无害的前提下,重复体验自己曾经遭遇的社交受挫、矛盾冲突场景。在VR系统的提示下,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增强自我调节机能,抑制负面情绪。专家在对50名14-18岁之间的暴力倾向青少年进行VR虚拟环境治疗后,发现这些问题少年愤怒的频率和强度都显著降低了。



vr设备,二手vr设备,vr体验馆,vr设备租赁,vr影院 



这种VR沉浸式治疗法,不仅对年轻人有效,对成年罪犯的矫正效果,似乎也不错。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一群神经科学与心理专家,利用VR设备,让一群男性家庭暴力罪犯在VR 世界中化身女性,以第一视角,经历家庭暴力虐待模拟场景。为了量化效果,在体验前后,专家对参与者各进行一次情感识别能力测验。结果表明,男性家暴罪犯识别女性表情中恐惧的能力开始提升,其将恐惧表情识别为快乐的倾向也随之降低。这说明,在短暂变身为女性家暴受害者后,犯罪者明显建立了与受害者之间的共情能力。





VR让家暴者在受害者视角下感受家暴




变成自己歧视的人,

还会歧视吗?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VR沉浸体验”还可以用来增加普通人的同理心,减轻种族歧视倾向。在欧洲与美国,基于种族偏见而引发的仇恨犯罪数量自2016年起一直在节节攀升。2019年,美国种族仇恨犯罪案件数飙升至7314起,为十年以来峰值,而去年5月30日发生在佛罗里达州的“乔治·弗洛伊德案件”,更是将美国种族矛盾造成的社会割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依靠公众教育、媒体影响来减轻种族仇恨,似乎有远水难救近火之虞。来自英国班戈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就发现,如果让人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了一个新的种族身份,那么他对其他种族的偏见水平会显著降低,并在实验后,对不同种族外表的审美,也会更加多元化。



和巴塞罗那大学的同行一样,班戈大学的专家,在VR体验前后,会对被测试者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这种测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受试者的潜意识,读出那些他们内心深处被掩饰、羞于启齿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比如种族歧视、特殊的性癖好等等。



为了证明VR虚拟人设真的能够潜移默化地转变被测试者在现实中的自我种族认同,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对他们进行了传统的“橡胶手错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同时用刷子触碰真手和橡胶手,一段时间后,受试者将会把橡胶手的视觉形象与肢体触感相联系。当实验人员仅仅触碰橡胶手时,受试者仍然会产生被触碰的错觉在测试中,专家们故意把“橡胶手”设置为有别于测试者自身肤色的颜色,结果证明,手部肤色的差异,并不妨碍被测试者产生触碰错觉。




经过多次“橡胶手”测试和VR沉浸“换肤色”体验后,这些人在内隐联想测验中表现出的种族偏见度,就会明显下降,对其他肤色种族人群的友善度和认同出现了明显上升,这就颠覆了社会心理学认为内隐性种族偏见难以改变的传统观点,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消弭偏见与歧视之道。


如果有朝一日,人人走出家门时,满脸都是Peace&Love,而代价不过是每天戴一会VR体验头盔,是不是一件值得憧憬的事情呢?